▲武器,军装,以及军衔等标识物无可挑剔 ▲随着战争的推进弟弟的军装已经 和刚刚参战时有很大不同 不是一套衣服从开头穿到结尾 此外,本片使用了大量真实的影像资料,配合着剧情看十分有感觉,喜欢二战影像资料的军迷可以大饱眼福了。 ▲ 真实影像资料的使用 使得本片更加真实 本文开头的海报上有一句英文:What happens when the country you lovebetrays everything you believe(当你爱的国家背叛了你所相信的一切,会发生什么?)这是每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或许当时德国人“相信的一切”便是他们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父亲满脑子英雄主义 只是不知道他眼中德国的未来 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普通百姓的想法和要求都很简单很单纯 但同时也很容易被利用,被煽动 是反思避免“战争”,还是反思避免“战败”? 影片没有把战争的责任全推到前任政府和没留下多少回忆录的死人身上,而是勇敢的审视全体民众自身的错误,单就这一点就够某岛国学一辈子了。
在批判战争罪行方面,本片处理极为巧妙,既没有过于血腥的画面,也表现出了兄弟俩的善良。 初上战场,满脑子诗和远方的弟弟甚至连枪都不想开。然而当他看见德军屠杀平民时却出奇的愤怒,只是他明显是占少数的那一方。战争初期的顺利使得德国人忘乎所以,同时希特勒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霸占了他们的大脑,使得他们坚信自己杀死“低贱”的犹太人与斯拉夫人无比正当。 ▲兄弟俩无力救下苏联小女孩 只能眼睁睁看着党卫军滥杀无辜 维克托在被盖世太保带走后,被送上了去往集中营的列车,要不是遇见波兰抵抗组织,他必然难逃一死。 ▲维克托自己逃出生天之后 还不忘在袭击德国军列时救助犹太同胞
▲也不知道是弗里德汉姆 真正理解战争还是恰好说中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人们最坏的一面,但它一定不会在和平时期表现出来。弗里德汉姆一开始拒绝滥杀无辜,而格蕾塔也不会随意献出自己的身体。可是慢慢的,弗里德汉姆可以无比坦然的向一个儿童举起枪,格蕾塔为了演唱会主动投怀送抱。曾经的文艺青年变得残忍冷血,曾经开朗活泼的女孩变得肮脏世故。 ▲弗里德汉姆杀死的不只是一个孩子 也是过去的自己
▲慷慨赴死是为了解脱自己 还是为了拯救生命? 这些或许都已经不重要了… ▲不知道格蕾塔还记得 自己最初的梦想吗?
▲国家处于战乱中 此时的明星梦是不合时宜呢? 还是说像是濒死前的狂欢? ▲尘归尘,土归土 一切风光与荣华此时都成了一场空 相比之下,哥哥依旧坚守着那么一点人性,虽然他渴望生存,但也并不想成为一个刽子手。 逃出战场的他已经不对德国的胜利抱有期望,只想尽力活下去。曾经他为德国的未来而战,此时他为自己的未来而战,这两个未来似乎都有些难以企及。 ▲逃出战场后,哥哥唯一的想法就是活下去 一个民族应当如何面对战争的罪恶?
▲即使在最惨烈的战争中 我们或许也能找到一丝人性… 当战争陷入沉寂,贫瘠的疆场上再次绿草茵茵;一个民族应当如何面对战争的罪恶?《战地1》的这段文案或许就是不错的答案: 敌人推进,他们推回;每过一段时间,双方就会以死相拼——直到云中出现一道曙光,照亮了战争之外的世界…那个他们触碰不到的世界… 他们麻木不仁,他们天真无邪 ;他们是胸怀光荣的英雄,也是血债累累的凶犯;他们注定会成为传奇,也注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这就是他们的故事…我们父辈的故事…
|